Feature Image


讀書時代對教室裡的高映機很感興趣。老師偶爾在課堂上取出一張又一張的高映片,手寫上公整的文字或繪圖,已經讓那個課堂變得特別。回想我整個中小學生涯,頂多時中學的電腦課中會接觸到電腦(而且只是學習LOGO),其他會用到電腦的課堂可謂少之又少。

 

即使是到了高中,一些理科的科目,老師都是單純地用黑板作為教學工具。上物理課時那架車由斜坡滾下來的加速情況、化學課時圍繞原子核團團轉的電子,以及生物課時擠擁在微血管中的紅血球,都是靠老師生動地描述,加上在黑板上的描繪,以及我們無限的想像力來學會的。那些內容,之所以到現在仍很深刻,是因為那是我努力地運用大腦去建構出來,已經內化了的知識,所以是屬於我的。

 

電腦及互聯網普及,把教學也變得多元化了。簡報及運用資訊科技的教學變得課堂上不可或缺的元素。甚至每個出版社會編寫一系列的虛擬模型及網上學習平台,務求學生把學習帶到家中。理念是很好的,但有幾多人想過當教學電子化後會出現的問題。

 

大概與我相約時期或之後投身教育的同工,都是「電腦能手」。電腦太方便了,一個簡報便能把課堂變得色彩繽紛。所以我們這一代的老師或許會比前輩們更多地倚賴電腦進行教學。變相我們越來越少用黑板,甚至到最後連碰都沒有碰它一下,長遠而言我們的黑板教學技術退化了。可惜的是電腦並不是可靠的戰友,它總喜歡在危急的關頭鬧情緒,這時我們就會發現學會善用黑板是多麼的重要。

 

同樣地去演繹細胞分裂的過程,利用黑板比行用電腦動畫的教學時間多很多。因為老師需要在黑板上繪畫出每個階段的細胞形態,再加以用文字及說話去描述。但比起用電腦動畫教學,我更覺得用黑板能獲得更大的教學成效。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,同學可藉不同的繪圖比較不同階段細胞的分別。同學亦可藉繪圖及文字描述在腦中建構出一個屬於自己的、熟悉的圖畫,這樣的學習會比較深刻。如果在這些之後才以電腦動畫作總結,會比一開始就用電腦動畫來講授更理想。因為假如一開始就用電腦的話,同學會更傾向被動地接受動畫中的過程,那麼課堂的內容就很易被遺忘。

 

這一代的學生比我們那一代幸福,更多更易接觸電腦,坊間也有不少網絡動畫及遊戲。這些媒體畫面豐富,娛樂性甚高,相比之下學校的教材無論花多少時間預備,亦顯得平面化、沉悶而不吸引。如果要給予家長一個學習小提示的話,我想多閱讀較靜態的書本及限制使用電腦一定是這個世代首要的,這樣的話學生的腦袋會反而會有較豐富的想像力,到學校又容易接受較靜態的學習模式,對學習成效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【編按: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