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 Image

1229

 

現世代成長的小朋友,出世趕(尤其在龍年的時候),讀書趕,就連食飯,玩樂都趕。回看惜日屋邨年代,人人天跌下來當被蓋,無他,是因為從前都有的競爭,現在變得更白熱化。以往可能只跟數百萬人之爭,今日卻成為與十三億人民的,「別苑」,為孩子未來,生活在大城市的老鼠,也不得不要勤勞起來。

 

看以往朋友當中,有一兩位能有八級琴藝,或者能夠手持皇家芭蕾舞所頒發的証書,簡直就已經是世間「奇材」。當然,有些較偏門的課外活動都總有人知曉,就例如不知為何會有一兩位懂得意大利文的朋友,後來更發現原來世間還有人識彈古箏,剎那間,真會為擁有那些朋友帶點自豪。

 

但後來時移勢易,不知從何時起,我們的社會改寫了。懂得彈琴跳舞者眾,曾有一班少女爭著要學豎琴,懂得枇杷而非生果的又有數千數萬,人算也不如珠心算,計公民數的好公民也陸續增多,一位很出名很堅挺的老師教小朋友演說技巧來應付面試,更誇張的是來訓練異能人士的腦感應訓練班也嶄露頭角,怕要推我們的孩子至極,怕執輸,怕蝕底的感覺,都怕都是父母的虛榮罷了。

 

記得讀會經濟學時曾經有一課學過何謂必需品和奢侈品。必需品就是那些必需要的東西,因為沒了的話就會沒了生存可能。奢侈品就只是一些滿足個人佔有心態的東西,直言一句「可有可無」。

 

現在有很多父母,甚至乎教育單位都把兩者混淆。所為的不是名就是利,簡直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質。有教無類就好像日全蝕一樣,難得一見,就算見到都經已瞎了。

 

真懷念以前那些傳統名校,校風和聲名非靠只因學生表現,而是老師教導的心思,簡直是非一段學校所能比美。試過從前替「九龍塘區」一所一條龍學校工作,就算兩名學生發生爭執,訓導老師第一時間的處理並非責罰,而是從學生個人品德入手,簡單如做人一樣的道理,實在是現世代教育界理應保存的一級保護文物。

 

所以十八般武藝不可少,唯獨品格一項,在我們的社會、教育裡,就可缺少嗎?!

 

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

【編按: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】
{"PROD":"ek","CHANNEL":"\u6559\u80b2\u738b\u570b","SECTION":"article_detail","CAT":"\u5c08\u984c","SUBCAT":"","SUBSUBCAT":"","SITE":"image.edu-kingdom.com","CONTENT":"C","L":"TC","UID":0,"PLATFORM":"web","TITLE":"\u5b69\u5b50\u7684\u5341\u516b\u822c\u300c\u7121\u300d\u85dd","CID":100726,"PUBDATE":"20141229","AUTH":"\u6d41\u540d","KY":[],"SOURCE":""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