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 Image


謎樣的派位組別系列之三

上次提到在2010年推出中學教學語言微調安排後,教育局根據每所中學在2008和2009兩年獲派全港成績前列40%中一新生的多寡,去決定每間中學於隨後六年的規劃期可開設英文班的數目。在了解過這個安排後,又如何與學校派位組別拉上關係呢?

 

原來升中制度在教育改革中另一個重大的改變,便是在2001年為了減少以往採用五個派位組別較為仔細的分組方法,而對學校和學生出現的標籤效應,將派位組別縮窄至只有三個。由於現時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內包括了前列三份之一學生,即上述標準已包含所有此組別的學生,及加上少量第二派位組別成績較好的學生。

 

換句話說,若然是獲派到一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中一新生,當中有可能全部或至少大部份新生均會屬於第一組別學生。家長和學生要注意的是,這只代表該校入讀時新生本身的學習能力,與學校的教學環境和質素無直接關係,若家長單純以此作為選校考慮,極其量只能說這是一所頗受第一派位組別學生和家長歡迎的學校。

 

要知道一所中學各科目所採用的教學語言,只需參考由家校合作委員會準備的「中學概覽」便可一目暸然。在第一階段規劃期中以英語為所有班別教學語言的中學約有近160間(其中36間為直資或私立中學,自行決定教學語言),相反全部班別均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則有超過210間。除此之外,兩者之間還有約80間中學會為不同學習能力的新生根據微調安排,在不同班別或組別中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。

 

就以上三類不同的教學語言安排,在下一期會進一步作出更詳細的解釋,讓家長和學生不論在選擇小學時需要考慮到升中校網的形勢、或是在計劃升中時考慮合適的學習語言作為參考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chsc.hk/ssp2012/sch_detail6.php?lang_id=2&sch_id=124

 

「謎樣的派位組別」系列鏈結:
(一)謎樣的派位組別(一)

(二)教學語言微調衍生的轉直資潮

 

 

【編按: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】
{"PROD":"ek","CHANNEL":"\u6559\u80b2\u738b\u570b","SECTION":"article_detail","CAT":"\u4e2d\u5b78","SUBCAT":"","SUBSUBCAT":"","SITE":"image.edu-kingdom.com","CONTENT":"C","L":"TC","UID":0,"PLATFORM":"web","TITLE":"Ian\u5c08\u6b04\uff1a\u82f1\u6587\u73ed\u8207\u6d3e\u4f4d\u7d44\u5225\u7684\u95dc\u4fc2","CID":43261,"PUBDATE":"20130930","AUTH":"Ian Tsang","KY":[],"SOURCE":""}